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科普小常识
抗菌药物就是抗生素吗?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吗?有些人头疼脑热了就来一颗消炎药,病一好立马停药,服药期间照常饮酒;有些人觉得输液比口服药好;有些人要求吃新的、进口的消炎药,孩子秋冬季腹泻、发热用抗菌药物,儿童孕妇哺乳期妈妈都能用抗菌药物,这些做法都合理吗?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抗生素的那些事儿。
抗菌药物=抗生素?
抗菌药物(简称抗菌药)和抗生素是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关系,抗菌药包含抗生素。一般来说,抗菌药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一部分来自于自然界某种微生物的抗生素外,还包括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当然,习惯上也常用抗生素来泛指抗菌药。
抗生素=消炎药?
消炎药,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消除炎症的药物。所谓“炎症”并不是某种特定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都会表现出来的红、肿、热、痛的症状。比如感冒后喉咙发炎了,跌打损伤等。医学上通常把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和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称为消炎药。因此,抗生素并不等于消炎药,消炎药也并不是抗生素!抗生素之所以会被误认为是消炎药是因为微生物入侵后,机体会释放出各种炎症因子来对抗微生物入侵,而炎症因子同时也带来发烧、疼痛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微生物被消灭了,炎症反应就会消退。
服药头孢菌素后可以饮酒吗?
酒精进入体内后,首先在肝细胞内经过化学反应后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某些头孢菌素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会抑制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影响代谢,从而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各种炎症因子来对抗微生物入侵,而炎症因子同时也带来发烧、疼痛等症状,一般情况下微生物被消灭了,炎症反应就会消退。
感冒了可以自行服用抗生素吗?病好能立马停药吗?
感冒多为病毒性感染,服用抗菌药物对病情并无帮助。病症缓解或消失不能停用抗菌药物。生病的人体就像一个战场,药物是士兵,细菌是敌人。抗菌药物进入身体之后,会配合自身的免疫细胞,将细菌团团围住,让它无法捣乱,这时人体的不适症状就会减轻,甚至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场仗已经打赢了。要是在这时停用抗菌药物,就等于停止向战场增派援军,这就给了细菌一个反扑的机会,而这时还能存活的细菌,大多是生存能力比较强的,若复发可能引起更严重的病情。一般在体温正常、症状消退的72~96小时后停用抗菌药物是比较适宜的。
抗菌药物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吗?
抗菌药物都有自身的特性,并非越新越好,更不是越贵越好。例如红霉素,这是一种很老的抗菌药物,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一般来说,新的抗菌药物的诞生往往是因为老的抗菌药物遇上了耐药菌,如果老的抗菌药物有效,就当“用老不用新”。老药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药效稳定,不良反应等潜在危害明确,因此安全性更高;而新药、进口药,在国内使用的病例与老药相比少得多,药物潜在的副作用不易被发现。
感冒后咳嗽要不要用抗菌药物?
如精神和食欲正常可以不用止咳药,更不要使用抗菌药物,2~3周后咳嗽会自行消失。若频繁咳嗽影响睡眠,则需服强效镇咳药物。抗菌药物治疗感冒后咳嗽大多是无效的,不可滥用,但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所致慢性咳嗽,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红霉素)治疗却有明显疗效。
患儿秋季腹泻该不该用抗菌药物?
每年10~12月份这个季节发生的腹泻,发病年龄以6个月~3岁最多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病毒性腹泻不需使用抗菌药物。腹泻的时候要喝糖盐水,而不是立即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可能导致“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治疗难度更大。遇到孩子腹泻,要仔细观察粪便性状,认真分析导致腹泻的原因,恰当用药,不能千篇一律服用抗菌药物。秋冬季腹泻是蛋花样便,70%的急性水样便腹泻的病因多为轮状病毒引起,可不用抗菌药物。
孩子发烧了到底用不用抗菌药物?
发热原因很多,包括感染性、肿瘤性及结缔组织病等,感染性病原体又包含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只有细菌性感染才需要抗菌药物。发高烧的孩子须验血,再判断该不该使用抗菌药物。小孩发烧一般都有流涕、咳嗽等症状,大部分属于病毒感染,约有15%属于细菌感染。简便快速的血象检查对鉴别是病毒或细菌感染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尤其对细菌血症提供及早的诊断指标,为病儿选用抗感染药物提供可靠指示。
婴幼儿可用哪些抗菌药物?
1新生儿——慎用抗菌药物
新生儿各器官功能不健全,最需避免或慎用主要经肝脏代谢和经肾脏排泄的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一般多用于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并由医生严格控制剂量,剂量与用药次数与新生儿成熟度及日龄有关。
2小儿——警惕药物毒副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6岁以下小儿慎用或禁用,年长儿在用此药期间若出现高音调耳鸣、耳胀、眩晕及步态不稳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8岁以下小儿禁用;喹诺酮类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孕妇可以用抗菌药物吗?
孕妇——用药关系两代人
目前已知在妊娠期,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有致畸或明显的毒性作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足月孕妇禁用呋喃妥因,避免胎儿发生溶血性贫血的可能。因此妊娠期不可盲目选择抗菌药物,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哺乳期妈妈能用抗菌药物吗?
孕妇——用药关系两代人
目前已知在妊娠期,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有致畸或明显的毒性作用;氨基糖苷类、多肽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足月孕妇禁用呋喃妥因,避免胎儿发生溶血性贫血的可能。因此妊娠期不可盲目选择抗菌药物,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哺乳期妇女——用药暂停哺乳
抗菌药能通过母乳危害宝宝健康,如乳母应避免选用氯霉素、磺胺、异烟肼、甲硝唑、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呋喃妥因等抗菌药物,使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应暂停哺乳。
病情好转能否减少抗菌药物的用量?
只要治疗一见效或者一两天不见效就马上停药,这样药物在体内达不到有效地浓度,致病菌死灰复燃甚至产生耐药性,还可能导致急性感染转变成慢性感染,迁延难愈。
一般来说,抗菌药物可使用至体温恢复正常、感染症状消失后3~4天。我们要注意使用抗菌药物不可用一阵停一阵,也不能过于频繁地调换。如果是急性感染,用药48~72小时后效果不明显、症状没有改善,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调整用药。
儿童用药可以根据大人的剂量减半吗?
有些家长把孩子当成缩小的成人看待,认为小孩子只要药量比成人少点就行,于是就把药掰开了服用,其实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不能随意用药,更不能自己随意决定药剂量。
缓释片和肠溶片都不可以掰开服用,它们对时间和作用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一旦掰开服用就相当于在短时间大量释放药物,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药片中间带有一个横杠的抗菌药物药物是可以掰开服用的。家长一定要细心看好药物说明书,以免出现错误和伤害。
儿童应用抗菌药物口服好还是打针好?
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滴注
一些家长喜欢选择打针的方式,认为这样见效快,甚至自己要求医生开药、挂水!其实一般感染多数可通过口服用药达到效果,大人亦如此。
1-2岁是宝宝建立自身免疫的时候,一般在38.5℃以下的烧不要服用抗菌药物,以免破坏孩子建立自身免疫的系统。抗菌药物软膏不能随意用,可以通过皮肤中吸收进入体内。
抗菌药物有无好坏之分?
抗菌药物无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不同抗菌药物针对不同疾病
抗菌药物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的高低来判断药物的好坏和级别是错误的,不要迷信新药或者高价药。
临床治疗有条原则: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要根据宝宝及自身和家人的症状及有关化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除眼用制剂外,其他外用抗菌药物应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粘膜。
青霉素皮试阴性就万无一失吗?
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过敏反应致休克,为了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使用前必须先做皮试,皮试结果呈阴性才可使用。且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在用青霉素时即刻就会出现过敏反应,有的甚至在持续用药的情况下,2-20天后才出现过敏反应。这种迟发型的过敏反应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提醒青霉素皮试阴性患者,不管以前是否输注过青霉素,进行青霉素治疗时仍不能掉以轻心,切勿以为皮试阴性就万无一失,要对过敏反应有着充分的认识。
至于连续使用青霉素皮试的间隔时间,专家指出:根据《临床用药须知》要求,一般来讲,注射青霉素前需主动告知医生有无药物过敏史,需要长期注射青霉素药物的患者,在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三天以上,都需重新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建议在每次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前都做一次皮试,以确保安全。
- 2024-12-04
- 2024-12-04
- 2024-12-03
- 2024-12-03
- 2024-12-03